本文由网名为高钙奶的网友收集整理投稿。
下面是小编给你整理的关于亮少有逸群之才,希望 《诸葛亮》阅读答案的内容对你有用!
《诸葛亮》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诸葛亮》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阅读答案1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⑴,先主于永安⑵病笃⑶。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⑷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⑸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⑹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⑴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⑵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⑶病笃:病重。⑷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 ⑸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 ⑹敕:告诫,嘱咐。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属: 谓:
效: 事:
2、通读文言文,把握句中的停顿,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如 其 不 才 君 可 自 取
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www.91zhongkao.com节,继之以死!
4、本段文字记叙了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的嘱托,找出遗诏包含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从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而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感情可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的一句话概括: 。
6、对于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后人历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评价他,其实在现代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人物,试举出一例,并用一、两句话加以评论。
参考答案:
1.属:通“嘱”,嘱托; 谓:对……说; 效:献出 事:侍奉 2.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二,一直到死(符合题意即可) 4.①肯定(赞扬)诸葛亮的才干;②辅佐儿子治理国家;③若儿子担当不了大任,取而代之。5.报先帝,忠陛下。 6.(略)
《诸葛亮》阅读答案2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诸葛亮》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玄①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②,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因屏⑤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⑥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⑦猖蹶⑧,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⑨,君谓计将安出?”(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注释:①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②先主:刘备。③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④凡:总共。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⑥信:通“伸”,伸张。⑦用,因此。⑧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⑨已:停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亮躬耕陇亩 躬_____________
(2)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_____________
2.下面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为信然 欣然起行
B.先主器之 治水之法
C.因屏人曰 因恸绝良久
D.而智术浅短 潭西南而望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时先主屯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亲自②到,拜访
2.C
3.时╱先主屯新野
4.(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他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诸葛亮》阅读答案4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答案: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答案
《诸葛亮》阅读答案5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③,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永安:指白帝城。 ③笃:重。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献。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 (用原文回答)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 (2)庶竭驽钝
(3)属以后事 (4)若嗣子可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嘱托、托付。 (4)辅:辅助,辅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诸葛亮》阅读答案6
诸葛亮论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据许、兖,南牧荆、豫 牧:统治
B、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 逆:迎接
C、不过捐数十万金 捐:捐献
D、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 竦动:震动
参考答案:C 捐:舍弃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 、乃始治兵振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参考答案:B。A介词,趁着;动词,接着。 C介词,和;动词,赞同。 D副词,前一个才,后一个于是、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孔明失败的原因在于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后文又说不能利用智谋来离间曹氏兄弟是诸葛亮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
B、苏轼认为孔明可以借曹丕即位之机去离间、讨伐曹氏政权并瓦解他们。这表明苏轼并不反对靠诈力取得天下。
C、苏轼认为蜀国和魏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
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但因为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因而终究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和理解,不会被人们重视采用的。
答案:B。 A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说法不合理。 C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在文中无依据,原文只是说诸葛亮失败的原因。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在文中无依据,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是说只是书生的一家之言,可以说说却没有什么用处。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2)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参考译文:(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分,文意通2分。) (2)又不能竭尽他的智谋,来使曹氏兄弟间断绝手足之情,他们屡次出战而屡次败退是理所当然的啊。(奋绝手足宜一个1分,文意1分。)
《诸葛亮》阅读答案7
诸葛亮治蜀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治理才能的政治家。
蜀国建立以后,益州地方的大官僚、地主豪强侵夺百姓,十分专横。诸葛亮下令予以打 击,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有人劝诸葛亮说:“我们刚刚占据了益州,应当多行恩德。”诸葛亮说:“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结果,不法官僚、地主豪强遭到严厉打击,当地有才能的人受到重用,蜀国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不许部下随意杀戮和欺辱。他曾打败南中一带举兵反抗的少数民族部落,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孟获。孟获不服,传说诸葛亮释放了他,如此一擒一纵,前后七次,最后孟获表示归附。诸葛亮还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据说他亲自把蜀锦的图案纹样,送给少数民族人民,还让会织锦的士兵,向他们传授织锦技术。故西南少数民族称蜀锦为“诸葛锦”。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
(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① 胡作非为,专断强横。()
② 奖赏有功的人,处罚有过失的人,界限非常清楚。()
③ 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2) 仿照例句,用“只有……才能……”造一个句子。
例: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
(3) 诸葛亮的治理才能具体体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
(1)①专横 ②赏罚分明 ③尊敬
(2)示例:只有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才会进步。
(3)诸葛亮的治理才能体现在打击不法官僚、地主豪强;任用人才;尊重少数民族;鼓励耕织并传授织锦技术。
《诸葛亮》阅读答案8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遂许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又名“鬼市”云 (《山市》)
C.躬耕于南阳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D.以告先帝之灵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分)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
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参考答案
1.B(2分)
2.兴办、增加(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出现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3.①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共4分,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诸葛亮》阅读答案9
(甲)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①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②,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③,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乙)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焉。”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注 ①晋宣王:就是司马懿. ②万方:千方百计 ③黄钺:一种兵器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乃遣辛毗为军司马(派遣) .. B.诸葛亮之次渭滨(驻扎)
C.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送) D.贼不复出焉(盗贼)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 诸葛亮之次渭滨..... 时人莫之许也.......
B. 将欲应之以重兵.....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以示武于其中耳.....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 辛佐治仗节而到.....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②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耳!
4. 请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司马懿对待诸葛亮挑战时的应对态度,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解析:
1、D... 2、BC
3、①有一老夫,手持黄钺坚定地对着军营门口站立,军队没法出来。
②(他)如果能战胜我,哪里还要不远千里去请求作战呢?
4、相同点:司马懿都没有出战。
不同点:甲文中司马懿想应战但被辛毗制止而未出战,乙文中司马懿不想应战,但假借上表朝廷,以辛毗为幌子,既安抚了军队,又达到不出战的目的。
《诸葛亮》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811题。(14分)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
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亮少有逸群之才 ( ) 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
③身使孙权 ( ) ④江南悉平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①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②必以分人
B.①乃建奇策 ②执策而临之
C.①江南悉平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D.①甚敬重之 ②怅恨久之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0.翻译句子。(4分)
(1)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11.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2分)
参考答案:
8.(1)①年轻时 ②拜访 ③出使 ④平定 (2)C
9.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0.(1)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2)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1.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诸葛亮》阅读答案11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1]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②俭以养德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参考答案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
1.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2.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
2.谈了饮酒问题。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三:
1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3分)
对偶句:示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示例: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喜欢。
1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淫慢、不能险躁。(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注释
(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增长才干。
(10)成:达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励精:尽心;专心。
赏析: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诸葛亮》阅读答案12
诸葛亮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
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试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参考答案:
1、D(A拜访/看见B计谋/鞭打C出使/假如D都)
2、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3、(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4、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
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
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诸葛亮》阅读答案13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教,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乏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将亮与亮弟均之官 之:到
B.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 旧:老交情
C.凡三往,乃见 凡:总共
D.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取信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诸葛亮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④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⑤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祖辈父辈皆为官,早年父亲去世后,便由叔父抚养,叔父赴外地履职,带着诸葛亮兄弟二人。
B.诸葛亮自许颇高,但除了徐庶等几个人之外,时人大多并不认同他的才华,结识刘备便是因为徐庶的大力推荐。
C.刘备见到诸葛亮后,诉说了自己胸怀大志却苦无良策的苦闷,诸葛亮纵论天下,侃侃而谈,其才华让刘备深深折服。
D.刘备屈尊三顾茅庐,让关羽张飞深感不快,刘备用鱼水之情作比表达对诸葛亮的重视,关羽张飞才停止了他们不满的言行。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3分)
(2)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3分)
(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瓶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注】①管萧:指春秋时辅佐齐桓公的的管仲与秦末辅佐刘邦的萧何。
答案
1.D(信,通“申”,伸张)。
2.B(①叙述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的行为,③表明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④是刘备表明志向的语句)
3.D(让关羽张飞深感不快的是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日益密切)
4.(1) 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他。
(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及“许”各1分)
(2) 贤能的人都被他任用了,这情势可以把他当作外援而不可以图谋他。
(“贤能”、被动句式及大意各1分)
(3) 这大概是上天用来帮助将军您的,将军您是否有 (夺取它)的想法呢?
(“资”、“所以”及大意各1分)
5.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0分)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巨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政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二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7.解释下面加点同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躬耕于南阳躬: (2)先帝不以节卑鄙卑鄙: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9.联系《出师表》上下文,你认为诸葛亮自述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2分)
20.根据文段(一)(二)的内容,分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功的原因,分别从刘备和诸葛亮的角度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7、(1)躬:亲自。 (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每空1分,共2分)
18、因此(我)感动而奋发,于是答应先帝竭尽全力奔走效劳。(注意由是感激遂驱驰四处,出现一处不准确扣0。5分。共2分)
19、①为了传扬刘备礼贤下士的风范,也表达了对刘备的悼念之情;②希望刘禅学习他的父亲能够亲贤远佞。(一点1分。共2分)
20、从刘备的角度看,他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以亮有殊量,能够对自己的事业有大帮助,所以能够多次邀请诸葛亮,直到感动他;从诸葛亮的角度看,深谓备雄姿杰出,加上他能礼贤下士,所以受到激励,决定出山。(每个角度2分,注意表达的完整程度。共4分)
《诸葛亮》阅读答案15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词语。
仰( ) 赢( )
3.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4.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度/……食/……官/……生/
2.①依赖 ②充盈
3.尽心为国 ,不谋私等。
4.一代贤相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写一篇《出师表》被陆游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